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顶级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顶级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拥抱生活

来源:    作者:郝殿华    发布时间:2022/9/2    点击量:2763

——访三队公司共产党员、地质勘查院副院长姚永龙

在我的手机里珍藏着一段视频,这是辽宁省第三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姚永龙在今年5月10日,作为优秀青年代表参加辽宁地矿集团举办的“弘扬地矿精神,讲好集团故事”青年大讲堂时的演讲。他以《无悔选择,坚守初心》为题讲述了投入地质新生活11年来的心路路程

与姚永龙相识的第三年,我离岗退休。如今,我听到他的演讲,被他以找矿为使命、以身地质事业为荣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他的成长、成熟和取得的成绩,让我看到地质事业后继有人,对他未来的发展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和期待。

姚永龙,今年37岁。1985年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罗圈乡姚家沟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的劳作情景,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永龙自律、刻苦学习的性格。在罗圈乡读完小学、中学后,考入五莲县高中,在2004年考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结束了大学四年的学习,他并没有感到满足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又直接考入本校的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研究生。期间,并在2009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2011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姚永龙,有条件留在学习生活了8年,而且又熟悉的阜新市同时,班里有同学也邀请他一同去锦州工作,而姚永龙却毅然选择了赋有南、北两个重点成矿带,金属、非金属矿种齐全的朝阳市。他的决定,得到了导师王永春教授的支持。离校前一天导师语重心长地对他你虽然研究生毕业了,更准确点说就是个“地质匠”。咱们搞地质的千万不能以科学家自居,现在学到的都是皮毛,将来在地勘单位,一定不要浮躁,要脚踏实地从野外一线开始不懂的就从书本中学习,不会的就向地质请教大山里研究和探索岩石的奥秘,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积累经验……就这样,他怀着对未来的向往和满腔的热情,带着导师的这份叮嘱,踏上朝阳这片热土,投入大山的怀抱,开始了新的生活。

来到辽宁省第三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二年,他所在的地质勘查院领导慧眼识珠、冰心见月,大胆提拔姚永龙担任《辽宁省建平县哈通沟铁矿普查》项目的技术负责。这对于姚永龙来说,不仅有压力,而且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同时也要承受炎热夏日、寒冷冬天等等恶劣天气和艰苦条件的考验。7月中旬至8月下旬的伏天,正是朝阳地区一年中温度的一段时间清晨,他和伙伴上山时,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晴朗天空一片蔚蓝,不时飘着几朵白云。可到10点时,太阳无遮无拦灼烤着大地,明晃晃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有一天,姚永龙和伙伴复核物探异常,因线路太长,导致中午不能下线。当时气温三十多摄氏度,两人背着仪器在没有人烟的山上跑线,嘴吸进的空气都是热的感觉头重脚轻昏沉沉的,有中暑的迹象,这才意识到可能是中暑的迹象,只好打电话向项目组呼叫救援。当同事们开车来接的时候,看到他们脸色苍白四肢无力的表情,为他们着实捏了一把汗。在年底,《建平县哈通沟铁矿普查》报告按时保质、出色地提交,得到了院领导的赞赏和同事们的认可,公司团委了总结了姚永龙的事迹,号召团员和青年向他学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013年5月,姚永龙被共青团朝阳市委员会和朝阳市青年委员会授予“朝阳青年五四奖章”。

2019年,公司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于8月份中标新疆阿合奇县铜矿普查项目第二天姚永龙作为技术负责,与伙伴们一起前往四千多公里外的新疆。由于普查点位于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无人区,每天早上,姚永龙和伙伴们要从驻地开车出发,1个小时才能到达山脚,然后徒步登山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3500多米海拔的普查9月的南疆正值雨季,每天都是山小雨,山上飘雪花上山也要准备秋、冬两季衣服,还要带上中午吃的干粮,晚上下山时,要回采集的沉重的岩、矿石样品。就这样,他们克服交通不便、语言不通、高原反应等多困难,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工作,在大雪封山前保质保量完成工作,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赞赏公司开拓域外地质勘查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020年5月始,姚永龙担任了《内蒙古喀喇沁旗十家石灰石矿详查》项目的负责人。在隆冬季节时,一场大雪造成交通瘫痪,项目组人员被封在驻地十多天。当时气温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他们租住的民房无法取暖。白天整理资料还不觉得太冷,可到了晚上,风刮得猛烈起来,冷风沿着门和窗户裂隙灌入,寒气逼人,身体蜷缩在鸭绒被里,常常冻得无法入睡。这样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野外勘查环境在姚永龙眼里算不了什么,早已习以为常了。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进行地质路线观测,路再远他也要走到头,山再高他也要爬到顶,每天从第一个地质点开始,记录下他所看到的一切,用文字认真描述,直到最后一个点结束,把点连成线,线连成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机械性的操作,有时也会感到枯燥工作的孤独和寂寞,而姚永龙他的精神世界充满了苦中求乐。有时在山上休息的时候,他的目光会向远望去,看着山怀抱着云,云环绕着山,山在云中若隐若现,神奇奥妙,这种宛如仙境感觉,让他的心情平静而又欣然怒放。背着岩石标本下山时,他拖着疲惫身体,感觉饥肠辘辘,他也会浪漫地联想着:如果遇到清澈小河,一定蹲下来捧起甘甜如露的河水,喝了一大口,会犹如像突然间吸入新鲜空气渗入内脏让自己的透支的身体解乏和舒畅。在宿舍的床头,摆着岩、矿石标本和岩芯矿样一有时间就对照着书本来辨认和分析同事们跟他开玩笑说:“你这宿舍,快变成岩、矿石展览馆了。”他总是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答道:“不懂的东西太多,就得多看多学,多跟大山里的石头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1年,姚永龙先后主持完成了建平县中水泉金矿普查8个省级地质勘查项目和建平县榆树林子镇前营子铁矿普查二十多个市场地质项目,完成货币工作量3000多万元。他撰写的《基于证据权重法的虹螺山——五指山地区钼成矿远景预测》《保国铁矿边家沟矿区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证据权重法在虹螺山——五指山地区铅锌成矿预测中的应用》《辽宁省喀左县双庙地区古生物化石特征及埋藏环境分析》《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的探讨》,等五篇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现代矿业》《世界有色金属》《中国地质调查》《中华建设》《地质找矿论丛》等核心期刊上其中《证据权重法在虹螺山——五指山地区铅锌成矿预测中的应用》荣获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2016年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21年6月,公司任命姚永龙地质勘查院副院长

一位诗人说,每一个矿点的腹中都萌动着一个高品位的明天。当历史鉴定这些宝藏的时候,会发现它们都伴生着一种精神元素,这种元素被庄严地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队员。姚永龙一直在野外一线每年在朝阳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姚永龙女儿今年9岁,儿子4岁。女儿出生后,他就把父母从山东老家接到朝阳,帮助照看孩子。每当孩子过生日,姚永龙只能在野外与妻子视频,从遥远的工地送上充满歉意的祝福。2016年姚永龙负责建平县中水泉金矿普查项目6月,父亲因患病,要进行全胃切除手术当时,正是在野外工作的黄金季节,姚永龙仅向领导请了一天假,在手术室外等待父亲做完手术后,带着对父亲的牵挂和愧疚就返回了野外。姚永龙说我想陪在父亲跟前尽孝知道作为项目负责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担当。我要感谢我的父妻子、儿女这些年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内蒙古喀喇沁旗十家石灰石矿详查》项目工期长,今年底即将结束。6 月中旬,听说姚永龙从野外一线回到朝阳,我用电话联系见个面,可他有许多事要处理,相约好的时间几经变化。6 月24日下午,他抽出一个小时接受了我的专访……

我问他:“当初选择地质工作,现在后悔吗?”他对我说:“既然进了地质的门,就是地质的人。国家建设需要矿产资源支撑,需要地质工作者,对于我当年的选择,我从来没有抱怨和后悔过!”

当我问他今后有什么样的目标时,姚永龙慷慨地表示 :从事地质勘查工作11年,对我来说好比人生中的一瞬间,今后的路还很长。面对有46亿年生命的地球,就是一部“天书”,我要继续与大山打交道,用我的脚走、用我的眼观察、用我的手去触摸和记录,完成对地球未知领域不断探索在地质调查研究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科学知识和找矿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要打开思路,不能只拘泥于找矿,要有“大地质”思想和大局观,利用新的理论、仪器,多专业合作,拓宽和延伸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让自己成为成熟的综合能力强的高水平地质工作者

这个目标是方向,是力量,是姚永龙对地质生活执着的态度,也是他献身地质事业的不懈的追求!


Copyright 辽宁省地矿集团 版权所有 辽ICP备17002401号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29号 邮政编码:110032

电话传真:(024)8686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