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习专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专栏总书记重要回信专栏 总书记重要回信专栏

致敬地质人

来源:冶金四〇二队    作者:董建飞    发布时间:2022/12/6    点击量:1571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信中写道:“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是六队的荣耀,也让全国地质人感到无比的自豪。

    艰苦奋斗是地质人以躬行实干铺就的精神底色。高山峡谷,戈壁沙漠,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地质工作者的身影,“日炙风吹面如墨”成了他们的真实写照。我也是一名年轻的地质人,深深体会作为一个地质人常年野外作业,远离亲人朋友,风餐露宿,冒严寒沐酷暑翻山越岭,远在异国他乡只能对月诉说思念……这些都是地质人真实的写照。

 2018年,辽宁冶金地质四〇二队地质人接到跨国地质勘探任务,立刻整备行囊,走出国门,飞向东南亚群岛国家菲律宾三宝颜市和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面对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面对白天黑夜时常响起的枪声,面对祖国家人的无限牵挂,我们地质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出色的完成了国外为期近一年的地质任务。在听归国同事们讲诉他们在国外工作的场景,我们感到特别的心酸和震撼。我的同事陶言是这次项目组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刚毕业走出校门就随工程来到了异国他乡。说起在菲律宾第一次上山工作时,他告诉我真是无知者无畏,想想都后怕。自己当时才20出头,个头也不高,由于对语言和环境不熟悉,进山后,在一人来高的原始草丛中穿行工作,闷热的天气和陡峭的山路使他的体力消耗很快,以至于身上带的干粮和水很快就耗尽了。如果当时发生中暑或者体力不支昏倒了,倒在草丛里都没人发现。因为是第一次进山再加上语言不通,就这样坚持着跟着向导又走了5个多小时。最后还是向导带着我们吃山上不知名的酸涩野果补充体力,最终得以翻越深山,走回驻地。

 在国外,地质工作面临的危险更要多于国内,我的同事们在讲述印尼执行勘察任务时,就遇到一次马蜂的袭击,因为当时的工作环境是原始的热带丛林,进山后根本没有路可以走,只能拿着砍刀一边砍草一边前进。就是在砍草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而且躲闪已经来不及了,我的同事王迪的胳膊、大腿直接被马蜂蛰伤,因为热带的马蜂毒性非常大,以至于他还没有走回驻地就开始出现昏迷症状,情况非常严重。后来被送到了医院,昏迷了3天,经过抢救才苏醒。国外的工作就是这样充满了危险和困难,但我的同事们没有一个人提前申请回国。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这么一支高效、有序、执着的地质队伍,我们才得以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地质项目。

 我们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的青春洒在东南亚菲律宾的热带雨林,我们的梦想照亮了非洲津巴布韦的大草原,我们的汗水流进了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一代一代,我们四〇二队地质人延续着不老的传奇。守护着心底对国家的地质资源那份执着。这就是地质人,因为对地质的热爱,所以执着;因为胸怀大地,所以豁达;因为与自然相融,所以和谐;因为他们平凡,所以伟大。

 作为新时代地质人,我们将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秉承“地质报国、事业立局、科技引领、有为有位、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为祖国探获更多宝藏。

 


Copyright 辽宁省地矿集团 版权所有 辽ICP备17002401号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29号 邮政编码:110032

电话传真:(024)8686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