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矿建设集团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辽宁地矿中浙桩业有限公司,自6月初正式投产以来,不断完善生产管理流程,加强工人技能培训,短短三个月已实现正常运转,8月单月产量达12.9万米,产品合格率达98.9%。9月1日,集团公司副王金林一行到辽宁地矿中浙桩业有限公司调研,听取了桩业公司董事长任成广的工作汇报,并与桩业公司管理层开展了座谈。建设公司董事长李东坡、李永强及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李璞盛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
打造现代化全自动制造企业
辽宁地矿中浙桩业有限公司位于辽宁省开原市,车间占地面积10650平方米,成品储备区10000平方米,砂石骨料堆场27490平方米,具有国内一流的全自动生产线,设计年产规模300万米,可生产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管桩)、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管桩)及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管桩)。
在管桩厂生产车间,备品备料堆放整齐,安全警示标语随处可见,生产线持续高频运转,仅有几名工人在现场操作机器设备,李璞盛介绍说,现代大型制造企业,追求的就是自动化生产,桩业公司车间均采用业内顶尖设备,打造了自动化程度高、员工劳动强度低的智能化工厂,不但节约了大量劳动力,同时避免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自动化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使整个生产过程达到最优控制,这也是我们跟中小企业相比的优势所在。
用质量信誉打开市场
在生产趋于稳定的同时,桩业公司积极拓展市场,自销售团队7月1日组建以来,已签订合同37份,合同总量42.5万米,销售区域覆盖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市。
据销售经理曹斐介绍,目前桩业公司产品已初步得到市场认可,在客户的产品质量测试中,桩业公司生产的管桩质量远远优于其他品牌同类产品,未来将发挥国企品牌和质量优势,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完善市场布局,以达到将地矿管桩销往全国的目标。
在融合与互补中实现共赢
桩业公司是在中央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集团、水电六局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入民营经济,集各方的资金优势、成功的建厂经验、成熟的管理运营模式等,积极探索混改之路的成果。
李璞盛表示,在建设运营初期,投资方、管理层在多个层面不断磋商磨合,最终达成了共识,未来利用各方优势互补,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目前,由于招工不足等多种原因,桩业公司尚未达到设计的最大产能,随着工厂设施的不断完善,加之疫情后大批建设项目启动,桩业公司前景将非常乐观。
在座谈中王金林要求,桩业公司在采购、销售、生产等关键环节要重点关注降低成本,利用国企资金优势,在原材料销售淡季做好储备工作;要打造灵活的销售模式,在各地对接经销商,通过让利分销扩大市场份额;要采取承包制对车间分段管理,减少管理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他表示,桩业公司是地矿集团与水电六局一次成功的合作,地矿集团一定会继续对桩业公司给予支持,将桩业公司建设成为国企混改的合作典范。
下午5点,调研活动结束,此时在厂区外等待提货的货车已经排起长队。